返回列表 发帖

现电荒时代困境下城市照明将何去何从

不久前,广州白鹅潭及海心沙周边地区夜景照明提升项目设计公开招标,工程投资总额初定为1.5亿元。招标公告甫一出炉,就立即引发了热议:“此前已经花2亿元打造亚运珠江光亮工程,现在为何又要投入1.5亿元的巨资?”“光亮工程每天至少要花掉15万元的电费,这与节能、低碳理念是否背道而驰?”一时间,市民对此议论纷纷。

    广州市民对亮化工程的关注,正是在电荒困局下公众的一种自发行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照明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景观照明展示着一个城市夜间的形象,道路照明则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照明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据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介绍,三峡电站每年的发电量尚不够全国夜景照明用电;上海仅景观灯耗电一项就达到了20万千瓦,占到整个城市耗电量的2%。应该说,城市照明的节能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电力资源短缺的今天,挖掘其节能空间则显得更为必要。

    过度亮化坚决摒弃,有“电”用在“刀刃”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肖辉乾教授在其《绿色建筑夜景照明节能技术应用》一文中提到目前我国城市夜景照明的现状:夜景越来越亮,照明产生的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大有发展上升之势。据他介绍,有的建筑立面夜景照明的平均照度竟然超过500勒克斯,建筑立面照明耗电高达25W

    此外,我国很多大城市一些新建的主要道路路面平均照度,也都比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规定的照度值高出不少。肖辉乾教授对城市道路照明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全国多个大中城市道路照明的平均照度在45勒克斯(即亮度在3cd

    然而,与城市中心区大搞亮化、色彩斑斓相对应的是,城市的背街小巷、边远郊区却往往是另外一番景象,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基本的照明还无法保障。据记者调查,即便是北京、天津这样的一线城市,在一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仍有不少道路的照明设施缺失,尤其是在一些“三不管地带”,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对此,冯世良委员抨击:“繁华大街亮晶晶,昏暗小路黑漆漆”。

    对此,专家指出,无论是景观照明还是道路照明,都并非是“越亮越好”。过度照明有诸多弊端:浪费能源和资金,破坏空气质量、不利环保,加重光污染和光干扰,加大照明设施维修管理的工作量。因此,超标准的过度亮化应当坚决摒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与民生工程相比,形象工程不妨让让路。

    “限亮”奏效一时,“节约型照明”功在长久

    对于眼下紧张的用电情况,不少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措施,比如长沙近日就发出通知,要求路灯减半开启、景观灯照明暂停使用。重庆市也提出,在用电高峰期适度关闭景观灯饰。可以说,这些措施不失为一种缓解电荒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景观照明与居民生活用电时间基本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关闭景观照明的确可以起到确保居民用电的应急作用。

    当然,一时的“限亮”并非是长久之计。正如专家所言,我们的夜景照明工程还需要从粗放型向节约型、从自发型向规范型转变,重要的是推广节能产品、提高控制水平以及在设计和施工中贯彻节能理念。

    有媒体预言,电荒将催热LED产业。无论这一论断是否会应验,其都真实反映了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以LED为代表的新型光源给城市照明带来的巨大节能空间。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阮军介绍,LED与传统照明比较,优势显著。LED球泡灯与60W白炽灯相比,每盏灯年节电可达110千瓦时;LED路灯与250W高压钠灯相比较,每盏灯年节电可达514千瓦时。其节能潜力大,目前已经可以代替传统的白炽灯、卤素灯和筒灯。使用高光效节能电光源是降低照明用电的核心,再配合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将产生显著的节能效果。

    此外,控制水平的提高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比如使用夜景照明监管新技术,包括集中远程遥控遥视和管理系统,双三级管理和控制系统等。在今年上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对全国50个城市的照明节能工作专项监督检查通报中就提到,昆明和济南进行了路灯单灯控制系统改造,天津、昆明、青岛等市还建立了城市景观照明的集中控制系统,通报对这些城市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智能技术的使用使城市照明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当然,照明用电和多个因素密切相关。除应使用节电光源和灯具、提高控制水平外,还要合理选择照明方式,提高照明利用系数,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电。比如在对建筑立面进行照明设计时,如果照明方法或布灯不当,就会造成能源浪费。据统计,建筑立面泛光照明的溢散光约占照明总光能量的1<3,可见,不合理的照明设计浪费了大量能源,也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合理的设计与节能产品和智能技术相结合,无疑是实现节约型照明的可行之路。
以规划为龙头,以监管作保障

    在过去的10年,欧洲的许多城市逐渐寻找到了夜间城市的“尺度”——照明规划正在成为公共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对照明规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近些年逐步加深。自2006年原建设部要求各地编制照明专项规划以来,几年来,全国各地照明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推进,大部分城市已经制定了照明规划,一些城市比如北京甚至开始制定夜景照明的专项规划。

    当然,问题与成绩并存。在今年上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对于50个城市照明节能工作检查的通报中我们仍然看到,乌鲁木齐、哈尔滨、长春等14个城市没有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济南等3个城市的照明专项规划中缺少照明节能的要求和措施。没有制定规划或规划不符合要求的城市占到了这次检查城市的三成以上。专家指出,制定城市照明规划应当注意,要严格控制夜景照明对象的规模和数量,应提出不同区域功能照明和夜景照明的能耗标准,要提出节能措施和推广节能产品的建议。

    而更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已经拥有照明专项规划的城市,其执行力度也在或多或少地“打折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李铁楠告诉记者,实际上,在城市照明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专家指出,尤其是要建立和健全节能验收制度。否则一旦缺少过程控制,施工中的材料、设备供应以及施工质量问题都难以把控,把节能的设计做成了耗能的项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慧聪智能家居网

返回列表

精品播报 关闭


专家解读:探讨云计算哪些地方会出错

云计算像大多数的行业趋势一样,已经经历一种完全的炒作阶段。它是一种先驱,但是其潜在缺陷也被掩盖了。通常安全会是一种抑制剂,但是数据交互性和其他的特性可 ...


查看